9月9日下午,由图书馆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第37个教师节“读书人”读书会在图书馆举行。学校副校长潘华峰教授、图书馆“读书人”专访历次受邀嘉宾,包括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儿中心主任罗颂平教授、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教授在内的11名教师以及40名学生代表参加,图书馆馆长张正主持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以“读书与育人”为主题。会上,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之女,来自中医教育世家的罗颂平深情回忆了自己和祖父、父亲三代人的治学故事,进一步分享“博学笃行,业精于专”的治学格言和“学无偏执,行有定见”的行医格言,勉励同学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争做兴趣广泛、术业精专、博学多才、知行合一的“读书人”。
曾深度参与武汉、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颜芳结合自己在广州市第八医院抗疫隔离期间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切身体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坚实保障”。他通过科室常读经典的活动成效强调,“当下中医最大的创新是回归经典”,叮嘱同学们博览群书、咀嚼经典。
中药学院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靳红磊通过自身学科背景重点介绍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对于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逆境出品质”不仅是中药材的特性,也是个人成长的规律。当下正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黄金时期,希望生命科学的前沿力量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中医药发展体系中来。
中药学院方药基础理论与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于洋则表示,同时满足“作者用智写出来的书”、“能够给读者提升用智能力”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并提出在细分科、精选书、选导师的基础上设置领读、引读、导读者活动等阅读推广的有效建议。
基础医学院谈博教授、刘鹏教授、邓烨老师,护理学院谭益冰副教授、第三临床医学院戚正涛老师、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钟国新老师、外国语学院石国旗老师等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分别讲述自身求学、跟师、从教的鲜活故事。他们从多学科角度诠释师道传承,并就如何读书、如何教书、如何用书等学生的“惑点”、“卡点”展开深入分享。嘉宾还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65周年。潘华峰首先对全体教师表示节日祝福。她指出,读书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教学的奠基之石,教书者的身份首先是读书人,希望教师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她援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的话勉励老师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据了解,自今年3月以来,图书馆开设“读书人”专访栏目,以每周一期的频次邀请教师学者讲述读书故事,推介经典好书。截至目前,该栏目一共采访22位嘉宾,推出22篇专访文章,连续获得校内外师生广泛关注,广东中医药官方微信多次转载,已成为全省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阅读推广品牌项目。
读书会开始前,嘉宾师生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医百年图文展、邓铁涛教授文献展和抗疫文献馆。
本次读书会亦是图书馆新开《阅读能力提升》选修课的首堂课,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上课形式非常新颖,一堂课听到这么多名师教诲,实感荣幸。戚正涛老师表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最终只有以坚定的中医文化自信不断在临床中去摸索、在书本中去探索,我们才会越来越热爱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文字:邱玉萍
图片:王小平